Covid-19-SOCH-01.png
Henry%2BChen%2BSepia.jpg
SOCH-Covid_1689807310-Sepia.jpg


「 我們是小業主。我們不是大人物。 

我們不是航空公司。現在政府嘗試為

航空公司解困,但我看不見政府嘗試

為小型企業解困,例如

對社區非常重要的醫務所。」

— SOMOS總裁陳治年醫生

Ruliang%2BXu-Sepia.jpg

「我們無視你的種族或族裔背景。

我們對病人是一視同仁的。

與此同時,我們有時要忍受某種歧視。我們是很難受的。因此, 

我們的聲音要得到傾聽。

我們應與其搏鬥的是病毒, 

而不是人。」

— SOMOS的Ruliang Xu醫生

SOMOS%2BPEOPLE%2BSepia.jpg

「我不在乎外界怎樣看我們, 

我們盡力幫助我們的社區。

讓他們看看亞裔美國人

在這場大流行中所做的事情。」

— SOMOS的Ann Long醫生

當紐約市錄得第一宗新冠肺炎(COVID-19)確診個案,我們的社群處於高度戒備狀態。我們的醫生和居民開始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,比普羅大眾更早地採取行動。我們與中國當地的同事交談,很早就發現這個社區發生何事。在美國,我們是最早認識到新冠肺炎嚴重性的其中一批人。

我們知道,華裔移民將是這場危機中受到最大打擊的群體之一。回想早期,我們經歷種族歧視,完全被誤解。政府官員把這種病毒稱為「中國病毒」(Chinese Virus) 或「功夫流感」(Kung Flu),這引起更多的種族定性,華人社區受到更多的攻擊。我們被指責為將這種病毒帶給美國。我們覺得好像受到攻擊。

作為選擇了這個國家的移民醫生,我們決定了在這場全球大流行中在前線作戰。我們從第一天就開始抗疫,一直持續到今天。

雖然我們反應快捷,在我們的社區中積極進取地對抗病毒,這個大流行病仍然在亞裔群體中奪去了逾2,000人的生命,此數字並不包括一些無證移民,他們的名字從未被列入這份名單。

我們跟許多紐約人一樣,生活於恐懼中,擔憂會失去工作,失去親人,也擔憂家人會患病。對於許多人來說,恐懼和噩夢已成為現實,甚至已成為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

我不斷問自己:「為何這個大流行病最為打擊我們的社群?」答案已在本書中揭曉:這個群體有限制他們獲取醫療資料和資源的障礙。我們確實擁有的這些資源並非以我們的語言,或者因應我們的文化來提供。我們的經濟狀況也阻礙我們在家中保持社交距離。我們面臨許多醫療保健方面的挑戰,上述只是幾個例子。

就我們的社群而言,這場危機令每個人上了嚴厲的一課。我們如何能防止同樣的悲劇再次發生?我們怎樣才能挽救更多生命? 

首先,政府領導人現是時候與我們的社群和家庭醫生(他們在打擊脆弱群體的公共衛生危機中處於第一道防線)緊密合作,尤其是移民群體中那些通常因為文化、語言、貧窮和習俗而被孤立的人。

第二,遠程醫療應會為更多病人和醫生帶來便利。我們以遠程醫療的方式在家中設立急症室,在這場全球大流行中挽救病人的生命。隨著繼續的發展,資源、支援和醫療服務可以讓所有人都能獲取,並且更加有效。

第三,我們必須繼續共同努力教育人們。透過派發採用適當語言的恰當教材,我們可以將現在的情況翻譯傳達給我們的社群。我們的社群

將不會輕信謠言或害怕病毒。

中文有一句名言:「亡羊补牢未为晚也。」

這句名言譯作:“It is not too late to mend the fold even after some of the sheep have been lost.” 

已有很多生命在這場大流行中喪失,但是我們要一起努力保護我們城市的未來,絕不會為時已晚。

和諧社區醫療大聯盟(SOMOS)總裁陳治年醫生

CONG%2BHE%2BSepia.jpg

「紐約市有大量的亞裔人口。

他們屬於低收入家庭, 

生活環境惡劣。住房細小而擁擠。

當有一個人受感染, 

病毒便容易地傳播至整個家庭。

此病毒不懂歧視。

我明白人們會失去工作和收入, 

或者在生活中遇到很多困難, 

我不認為應因人或種族而異。」

— SOMOS的Cong He醫生